团 契 生 活 潘霍华著 邓肇明译 重编序 《团契生活》原著于一九三九年出版,距今已超过半个世纪,对今天读者的意义、启廸何在呢? 一位『才华洋溢且精通神学的青年』潘霍华,正当学术生涯开展,前途不可限量,纳粹主义的狂 飚却横扫德国每一个阶层,吸引千万狂热青年献身,教会许多人也都无法抗拒这样强大的冲击而同流 了。在那个疯狂的时代,一些逆流的牧者于一九三三年组织起"紧急牧者同盟",欲挽狂澜,挽回年轻 人的心。潘霍华就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受『紧急牧者同盟』所托,开创了小小地下神学院,训练年轻 的牧者、基督徒领袖过最基本的基督徒生活。由于不利的客观因素,神学院不断迁徙,在芬根瓦 (Finkenwald)村期间,潘霍华完成了他生前最重视的《追随基督》和《团契生活》 。它们是为芬根瓦神 学院的生活和学习而激荡出来的作品,欲在急难的时刻,由一小群同心的人透过彼此劝诫、忏悔,共 享与分担,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操练,结合成有力的宣教团体。 《团契生活》的出版,是作为芬根瓦神学院被关闭的一个纪念,旨在说明当初神学院所组织的"弟 兄会"的理念与实践。这种团契生活的概念和团体属灵生活敬虔的操练,对今天的教会群体仍有启廸。 本书于一九五八年出版的中译本,是根据英译本翻译的。九三年出版的中译本,则是根据德文原 著翻译的。九九年,我们重新编订、排版,置于拓思系列。随着今天教会对"细胞小组"、"牧养小组" 愈益重视,团契生活的操练仍对这时代的信徒、领袖、神学生、牧者说话。团契生活的唯一根基依然 屹立不摇,团契共同灵修的基本原则,依然令我们受益无穷。 重新编订本书时,发觉第三章引用黑乐(Ernest Hello)的一段话似有遗漏,经查询,确是"沧海遗珠 "。由于该句式近诗,经得译者同意,参照德文原著及英译本,并就教于香港诗人胡燕青女士,新译 如下:『静默是言语的泛溢,言语的酣醉,言语的苦主(受害者)。"原建议意译,令读者更易吸收,诗 人说:"恐怕误导,更不妙,不如让读者心领神会。这类句式,对德国的读者(尤其是对能产生像歌德 这样诗人的文化背景下的民族)而言,是不难领会的,对普通读者确是隐晦了一点。" 其实潘霍华对黑乐的"静默"的确心领神会,本书第三章里,他把静默与言语之间的关系,发挥得 淋漓尽致。有关独处(标志是静默)与团契生活(标志是言语)的关系,潘霍华在第三章的描绘,细致而 缤纷,如同绣花一样。他对"静默"有独到的体会。他认为信徒的静默是联系于道的静默,聆听的静默, 是柔和谦卑的静默。本书附录的邓绍光博士<潘霍华论独处与共处>一文,为我们捕捉了《团契生活》 的精神、精华所在,当可作为本书的一种导读。 范凤华 一九九九年八月 1 重译序 《团契生活》的中译本自—九五八年四月由本社出版,至今将近三十五年。 一本书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历数十载仍受到重视,自有其存在之价值。 《团契生活》之所以有 永远的意义,并不只在乎其文章组织是否严密,词藻是否绚丽,最重要的是作者在书中流露出他伟大 的人格与信仰。故此,无论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或在战后,甚至一直到现在,它都能感动人,帮助 人。—九四二至一九九二年已经是半个世纪,潘霍华仍然受人景仰,许多人喜欢阅读他的著作,其原 因也在此。 本书初版是根据英文本翻译过来的。发行以来,成为本社畅销书之一。每次再版都有读者盼望我们出 版修订本。我们也考虑过读者的意见。然而,要找一位既精通德文,又深具中文及神学造诣的译者, 实在不容易。年前有机会与本社一位朋友——邓肇明先生谈及此书,他慨然应允,愿意在百忙中抽暇 重译此书。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其实,邓先生完成此书的重译,却不是“得 来全不费工夫”的。他虽是具备了上述所要求的一切条件,但他的工作极忙,需要用上许多个少眠的 夜晚,才能完成译书。因此,我不能不代表读者们向译者深致谢意。邓先生著译甚丰,前有本社出版 的《现代神学家素描》 ,《我为什么还是个基督徒》 ,以及道声出版社的《英汉宗教字典》(东南亚神学 教育丛书之一), 《新约原文字解》等,这些都说明他对基督教文字事工有极大的贡献。 末了,本人应在此附笔一提的是,初版的译者单伦理先生,他不仅是教会文字工作的老前辈,同 时也是本社的一位老朋友。笔者有幸在六、七十年代曹新铭牧师创办的"中华基督徒送书会"认识单先 生。今年他已经是八十六岁了。不久前与他老人家谈起《团契生活》这本书,他获悉不久将出第九版, 非常高兴。他还十分谦虚地说: “从前基督教辅侨出版社(按:本社一九六五年前之名称)找不到适合的 人翻译,结果找到我,要我试试。我虽然再三推辞,但经不起编辑主任陈举先生一再鼓励,我只有勉 为其难,同时想起,何不藉此机会有所学习”? 单老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使我深受感动。现在本书第九版也就是重译本新版将付梓,料必为单先 生所乐闻。 是为序。 黄耘蔚谨志 一九九三年元月 2 译者序 人不能离群索居,因此都希望能够和别人融洽共处。然而俗语说, “相见好,同住难”。别说一 般人,即使有同一信仰,共奉耶稣基督为主的基督徒,一旦同处一室,恐怕亦有“天涯何处是吾家” 之叹。潘霍华这本小书引经据典,正是要指出,基督徒彼此之间是可以共融的。 潘氏自然不是要将基督徒的团契理想化,世间的确还没有一个“理想国”,只是谁愿意从上帝的 手上接受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上帝就必会将更大的事交托给他。“我们每天对所领受的事愈感恩, 我们的团契就必会按照上帝的美意,一天比一天更确实,更有规律地茁壮成长。 ” 另一方面,谁若只是向共融的团契提出自己的要求,只是希望满足自己的愿望,就必破坏团契生 活。不少团契生活不能继续下去,都是这个原因。 基督徒能过团契生活,只是“因为上帝早已为我们的团契生活立下了那唯一的根基,因为在我们 和别的信徒过共同生活之先,上帝早已在耶稣基督里将我们这些人连结成为一个身体了。因此,我们 和别的信徒过共同生活时,不是要要求什么,乃是在乎感恩和领受。” 潘氏这番话,早已脍炙人口。只要有两、三个人奉上帝的名生活在一起,不管是夫妇、家庭、教 会或社团,都应细细咀嚼潘氏的含意。 本书是根据泉源出版社(Brunner Verlag)的德文原著逐译的。 邓肇明 一九九零年三月,九龙 3 团契生活 1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诗 133:1)以下我们要根据圣经,看看在上 帝的话语的引导下怎样过团契的生活(编者按书原译为『共融』,依一般之译法,改为『团契』),和应 该注意些什么指示和规则。 信徒之得以和其他信徒一起过活,并不是什么理所当然的事。试想想,耶稣基督生活在仇敌中间, 最后,祂所有的门徒都离开了祂。在十字架上,祂完全被孤立,周遭全是作恶者和嘲弄的人。然而祂 来到世上,正是为了这些缘故,将平安带给敌挡上帝的人。既然如此,信徒不属于修道院,过着与世 隔绝的生活,乃要活在仇敌当中。他的使命在那里,他的工作也是在那里.“基督的统治该是在你的仇 敌当中,谁不能忍受这一点,就不能归属祂的统治。他只是愿意和朋友在一起,生在玫瑰和百合花当 中,不是和恶人,乃是和敬虔的人同在。啊,你们这些亵渎上帝和出卖基督的家伙!基督若是和你们 所干的一样,有谁还能得救呢?”(路德)。 『我必播散他们在列国中,他们必在远方记念我』(亚 10:9)。照上帝的旨意,信徒是一群分散的 人,像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申 28:25)的种子。这是他们所受的咒诅,也是他们所得的应许。 上帝的子民必须分散到远方,活在不信者当中,但同时他们在世界各地,要成为上帝国的种子。 『我要……聚集他们;因我已经救赎他们……他们……且得归回』(亚 10:8,9)。什么时候会有 这事呢?这已经发生在耶稣基督身上了,因为祂一死,就『将上帝四散的子民,都聚集归一』(约 11: 52),并且在末期的日子,上帝的使者要将选民『从四方,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太 24: 31),使所有的人都可以看见。然而在这事之前,上帝的子民是分散的,他们惟独在耶稣基督里才能 连结在一起;他们之所以合而为一,乃在于他们虽然播散在不信者当中,却在远方记念祂。 所以,在基督之死和末日这段期间,信徒得以一起生活在有形的团契中,乃只是出于恩典,预先 尝到末后之事罢了。教会在这个世界上得以有形有体地分享上帝的道和圣礼,正是出于上帝的恩典。 其实不是所有的信徒都能尝到这份福气。比方坐牢的、有病的、分散在外的孤独者、在外邦人当中传 佳美信息的人,都得独自生活。他们知道,有形的团契乃是恩典。所以他们像诗人一样,『怀念往日 的时光……跟群众同往上帝的殿宇,带领着欢乐的朝圣者,一路欢呼颂赞上帝』(诗 42:4,新译)。 然而他们现在却是孑然一身,按照上帝的旨意,在远方成为播散的种子。他们既然尝不到这种有形的 福气,便在信仰中更加渴望追求。因此,主的门徒,启示录的作者约翰,当他在拔摩岛上过着放逐的 孤寂生活时,便在『灵里的主日』(启 l:10,原意)和他的教会共守天上的礼拜。他看见七个灯台,那 便是他的教会;七星,那便是教会的使者;在灯台中间,是人子耶稣基督,充满着复活主的荣耀。祂 用话语坚固他、安慰他。这便是属天的团契,是被放逐者在主复活的日子得以分享的。 信徒能够得到另外一位信徒的亲身同在,是种好得无比的喜乐和力量。正如被囚的使徒保罗在他 极度想念中,『那因信……作……真儿子』的提摩太,在他生命结束前到狱中来,因为他想见他,希 望他在身边。保罗没有忘记提摩太在上次分手时所流的眼泪(提后 1:4)。此外,当保罗想起帖撒罗尼 迦的教会时,他便『昼夜切切的祈求,要见你们的面』(帖前 3:10);其实老约翰知道,除非他到信 徒那里,与他们当面谈论,而不只是靠笔墨传达,不然他们的喜乐是无法满足的(约贰 12) 。 信徒渴望彼此相见,并不是羞耻的事,这也不表示过分看重肉体的需要。因为上帝造人,既是属 灵又是属肉体的,而上帝的儿子也因为我们的缘故,在世上以肉身出现;祂肉身复活,也叫信祂的人, 在圣餐中领受主基督的身体;将来死人复活,肯定要使上帝的造物,在灵性和肉体两方面部得享完全 4 的团契。 信徒因此为弟兄肉身的临在而赞美他们的创造主,复活和救赎的主,父、子和圣灵。坐牢的、有 病的、分散在外的信徒都认识到,假若能有一个信徒弟兄在附近,那便是三一上帝肉身临在的一个恩 典记号。访问者和被访者在孤寂中彼此看到基督的肉身临在;他们存着敬畏、谦卑和喜乐的心,彼此 相见,彼此接待,就像遇到主一样。他们彼此领受祝福,就像领受主耶稣基督的赐福一样。如果弟兄 间一次的接触,已有这么的大有福气,那么,按照上帝的旨意,每天得以和其他信徒过团契生活的人, 其所得到的丰满和富足,又怎能数算得尽呢! 当然,孤寂者认为是述说不尽的恩典,对每日都可以得到的人来说,却不觉得是那么宝贵,容易 轻视它,甚至践踏它。人们容易忘记,与信徒弟兄过团契

pdf文档 团契生活(文字版) - 朋霍费尔(潘霍华)

灵命 > 灵修 > 灵修 > 图书预览
48 页 534 下载 4408 浏览 1 收藏
温馨提示:当前图书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图书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件以浏览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