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德生在出版《信息本圣经》 (The Message)以前,已经著作等身。我们可以说,他先 前的著作对于今日牧师和平信徒的灵命更新,多少有带领的作用。在《全备关怀的牧养之道》 (以琳)、 《与马同跑》 (中国主日学协会)、 《天路客的行囊》 (校园)、 《返璞归真的牧养艺术》 (以琳)等等前作中,毕德生将美国基督教的肤浅一览无遗地显露出来,也提供了鼓舞和振 奋人心的解决方法。 因此,毕德生再次写出关于基督徒生活的新作《基督翱翔千百场合间:灵修神学对话》 (Christ Plays in Ten Thousand Places: A Conversation in Spiritual Theology)便显得十分重要。这是预计出版五册系列作品中的第一本,毕德生在书中系统 化地将他近三十年来所思考的主题,一并提出讨论。这些主题包含灵命的形成、圣经、领导、 教会、牧养、属灵方向等。 第一册是关于灵修神学的精彩演绎,结合了敏锐的文化分析与 解经,还有关于基督徒生活,全面并吸引人的观点。 他所有的著作,都是孕育自牧会的工作,其中大半的时间在马里兰州贝尔(Bel Air)地方 的“基督是王”长老教会,位于巴尔的摩郊区。他创立该教会,二十九年后离开时,约有五百 位会众。之后,前往匹兹堡神学院,接着到温哥华维真学院(Regent College)任教。 如今他已退休,回到家乡蒙大拿州居住,但仍怀有牧者的心肠,深深关切教会基督徒的生活。 当毕德生即将完成《基督翱翔千百场合间》的手稿时,今日基督教杂志的执行编辑马可·盖 理和他谈到书中及生活中的一些主题。 ※ ※ ※ ※ ※ ※ ※ ※ 问:关于灵命(Spirituality),受到误解最深的是哪一方面? 就是以为:它是身为基督徒的一种特殊的样子,而你要想办法去达到那种样子。那是菁英主 义。很多人因着错误的理由受到所谓属灵的吸引,而另一些的人则因而退却:“我不属灵, 因为我想要去看足球赛或参加派对,我想发展我的工作”。事实上我试着避开这个字。 问:很多人认为属灵就是与神情绪上的亲密。 那是对于灵命的幼稚看法。我们在谈的可是基督徒的生命,就是跟随耶稣。灵命跟我们两千 年来所做的,参加教会、领受圣礼、受洗、学习祷告、正确的读圣经这些东西并没有出入。 灵命的内容是很普通的东西。 这种对于亲密的应许,亦是亦非。我们与神确实有亲密时刻,但那就像其它任何一种亲密, 是你生活的一环。在婚姻中大多数时刻你不会感到亲密,跟朋友也不会。亲密主要并不是一 种谜样的情绪,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敞开、诚实、有一定程度透明的生活。 问:神秘主义的想法不是与此恰好相反? 我最喜欢大德兰修女的故事。有回她坐在厨房,两手抓住一只烤鸡,狼吞虎咽、吃得兴高采 烈。另一位修女进来,对她的举止和吃相感到相当讶异。大德兰说:“我吃鸡时,认真吃鸡; 我祷告时,认真祷告。” 若你阅读圣徒的故事,会发现他们其实是寻常人物。是有狂喜出神的时刻,但是大概十年才 发生一次,甚至那对他们也是一场意外。他们没有刻意做什么。我们必须厘清人们对于基督 徒生活的错觉。基督徒生活的确美好,却不是按着许多人想要的方式。 问:但是福音派人士振振有词地说,我们可以跟神建立“个人化的关系”,那不就暗示着某种 属灵的亲密? 这些词汇在我们的社会里惨遭曲解。倘若亲密的意思是要敞开自己,真诚可靠,而不需要面 纱或层层防卫,不需要否认自己原本的模样,那真的很美好。但在我们的文化中,亲密通常 带有性方面的暗示,代表某种完成的经验。因为希望生命更多采多姿,所以我想要亲密;很 少人会想到牺牲、给予、卸下防卫的概念。亲密有两种方式,而我们美国人的字汇里,亲密 通常是有关于从他人那里得到些什么,这可就彻底搞砸了一切。 使用时下文化的语言来解译福音,是非常危险的事。我们的字词定义必须要经过启示和圣经 的淬炼与试验。我们有相当好的字汇、语法,也最好开始对此谨慎以待,因为我们东拼西凑 的想出一些话来吸引非信徒的方式,并不是很好。 问:灵命这个字,甚至在基督徒的圈子里也变质了──这与新纪元运动是否有关联? 新纪元的玩意是老把戏了,它已经存在相当久。它是通往──我想我们可能还是要用这个字 ──“灵命”的廉价捷径。它回避许多平凡、日常生活、身体上、物质上的部分。新纪元是诺 斯底主义的一种,看起来非常吸引人,因为它不需要跟洗碗盘、换尿布、去上班等等日常活 动有关联。它也不用和工作、人群、罪、麻烦、不便缠在一起。 我大半生的时间都是作牧师,差不多有四十五年。我很爱这工作。但是老实跟你说,让我最 感到压力的人,就是那些跑来问说“牧师,我如何可以成为属灵的人?”忘掉“属灵”这两个字 吧。好好爱你的丈夫,听起来如何?那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但是他们想听的不是这个。学着 爱你的孩子,按着他们原本的样子接纳他们,听起来怎么样? 我的名字根本不该跟“灵修学”有任何关联。 问:但你确实和“灵修学”有关联。 我晓得。几年前,我在维真学院的职位是“灵修神学”教授,这可让人很尴尬,你说怎么办? 问:你让“灵修学”听起来很乏味。 我不是要暗示说,我们这些跟随耶稣的人毫无乐趣可言,没有喜乐、没有丰盛或狂喜。只不 过,不是消费者所认为的那回事。当我们用属世的价值来给福音打广告时,就是在欺骗大家。 我们欺骗他们,因为其实福音是一种新生命,它包括了跟随耶稣,包括十字架,包括死亡、 被悦纳的活祭。我们是在放弃我们的生命。 马可福音对此的描写非常生动。这卷福音书的前半部,是耶稣向大家展现要如何生活。祂医 治每个人,而就在一半的时候,祂换了焦点。祂开始让大家看到,要如何死:“现在你们得 着了生命,我要教你们如何舍去”。这就是完整的灵命生活——学习如何死。当你学着如何 死,就会丢掉那些错觉,而开始能够有真正的亲密和爱。 那包括了一种学习而来的默从不动(passivity),好让我们在关系上的首要模式是接收、 服从,而不是给予、获取、做事。这方面我们表现的不太好。我们被训练成要武断、要攫取、 要使用,或是要消费、表现。 问:悔改、向自己死、顺服──这些并不是非常吸引人进入信仰的诱因。 我想,你这样看事情的那一刻就已经陷入麻烦。因为这就等于我们加入一个消费的世界,所 有事物就变成了:去设计一种能给你某些东西的产品。其实,我们不再需要更多、更好的东 西。我们所追求的是生命,是学习如何生活。 我想人们虽然对消费取向上瘾,却已经觉得厌烦了。如果我们以好处来包装福音,就是在让 人准备陷入失望的陷阱。我们告诉他们的是谎话。 这不是圣经所写的方式,不是耶稣来到我们中间的方式,不是保罗传道的方式。我们到底是 从哪里搞来这些东西的?我们有教科书。我们有圣经,而大多数时候,经文所说的都是“你 走错方向了。要掉头。文化是毒害人的。” 我们可曾发现,迦南的巴力文化,是怎样重现在美国教会文化当中?巴力宗教所说的,是那 些让你感觉很好的东西。敬拜巴力,就是全部沉浸在:我能从当中得到什么。当然这是不可 思议的成功。巴力祭司所招聚的群众,与跟随耶和华的人数大概是二十比一。当中有性、有 刺激、有音乐、有狂喜、有跳舞。“朋友们,这里有女孩。我们有雕像、女孩和庆典。”这真 是美好的东西。而希伯来人有什么可以回应呢?神的道。道算什么呢?好罢,希伯来人至少 有庆典! 问:话虽如此,基督教信仰的好处或是诱因,是救恩,不是吗?“当信主耶稣,就必得救” 这不是我们可以合理的用来吸引听众的话吗? 这是我们所拥有最伟大的话:“救恩”,得救赎。我们从一种没有复活的生活方式中被拯救出 来,也从自我当中被拯救出来。定义灵命生活的其中一种方式,即对自己感到厌倦、受够了, 于是开始走向更好的,也就是跟随耶稣。 但是当我们开始用好处来描述信仰的那一刻,反而是恶化了自我的问题。“有了基督,你会 更好、更强壮、更讨人喜爱、你会享受狂喜”。但那只是更多的自己。反而我们要让人们对 自己感到厌倦,才能开始注目看耶稣。 我们都遇过某种属灵的人。她是个美好的人,爱主,时时祷告、读经。但是她所想的,尽都 是她自己。她不是个自私的人,可是她总是位居自己所做的每件事的中心:我怎样能作更好 的见证?我怎样能把这事做得更好?我怎样能更妥善地处理此人的问题?都是我、我、我, 在难以看出的伪装之下,因为她属灵的话语让我们无从察觉。 问:所以,我们要怎么样想象基督徒生活呢? 上周日在教会,有对夫妇坐在我们前面,带着两个捣蛋的小孩。在我们后方两排的长椅,有 另一对夫妇,带着两个发出噪音的小顽皮。会众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人。所以这些人已经习 惯于一成不变的生活,他们的小孩早已离家自立多时。结果,崇拜的情形不是非常理想。但 是会后我看到六七个年长的人过来,搂搂这位母亲的肩膀、摸摸小孩的头,以同理之心待这 位母亲。他们大可为敬拜受到干扰而竖眉瞪眼的。 为什么人们会要去这样的教会,而不去那些提供托婴服务、有空调、可以安心休息的教会? 嗯,因为他们是路德会信徒。他们不介意陷入惨况。挪威的路德会信徒! 而同样这间教会,最近才接待过一位年轻妇女,她带着一个婴儿及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小孩 数周前受洗,但她身旁没有男人。她从未结婚,而且两个小孩不是同一个父亲所生。她出现 在教会、要让孩子受洗。她是个基督徒,想要遵循基督徒的方式。所以教会中一对夫妇担任 教父、教母。现在教会中有三、四对夫妇,每周日会和她相聚。 这教会中的“喜乐”何在?这些是冷峻的挪威人!却是大有喜乐。当中过着丰盛的生活,只是 不同于非基督徒所想的丰盛方式。我想,像这样的教会中,有许多的事发生,他们真的是全 然反文化。他们充满喜乐、忠心、顺服和关怀。但你肯定不会从教会增长的文献中读到这些, 是吧? 问:但很多基督徒会看这教会,然后说,它死了,只剩下一种代表信仰的组织。 其它教会除了组织以外,有什么呢?没有人觉得教会没问题,因为教会当中有罪。但是除了 教会以外,也没有地方可以作基督徒。在本地的银行中有罪、在杂货店里有罪。我真的不了 解这些针对组织的幼稚批评。我就是不懂。 腓特烈(Federick)说过,教会的组织就如同树的外皮。外皮本身没有生命,是死掉的部 分。但它保护内部树木的生命,让树不断、不断地成长。若你把树皮剥去,整棵树就会生病、 脱水、枯死。 所以没错,教会是死的,但它也保护那活着的部分。当你试着要让教会没“树皮”,它就没有 办法持久。它会消失、生病,也容易受到各种恶疾、异端、自我崇拜的破坏。 我在拙著中试着要寻回真实会众的概念──它到底是什么。它是圣灵的一种恩赐。为什么我 们总是把那些圣灵不会理想化的东西,自己拿来理想化呢?圣经里面没有对于教会的理想化 叙述,一次也没有。我们现在又多了两千年的历史,为什么这么鲁钝? 问:不过,自从宗教改革以来,我们都支持教会可以被归正的概念。 这从来也没发生。我支持不断改革,但认为我们能够找到全然归正的教会,是很愚昧的想法。 我想那

pdf文档 尤金 毕德生在Christianity Today上的访谈

文章 > 非华人文献 > 近现代 > 图书预览
7 页 205 下载 1167 浏览 0 收藏
温馨提示:当前图书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图书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件以浏览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