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je \j)it 0/ D? [德]迪特里希•朋密费尔著 隗仁莲译安希孟校 做门徒的代价 誦 : -:;l- .:m ^T^s,, : u:,琴 译校者简介: 隗仁莲,生于1946年,河南正 阳人,1969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 语系。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翻译有《创造中的上帝>《人是谁》 《历史哲学> 等。 安希孟,1945年生于山西興城 县。1969年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毕 业。1982年南京大学基S教专业硕 士毕业。现为山西大学哲学系教授。 译著稀缺,著《思想巷是美W的》。 唯网文丰蹌多姿,多不合时宜。故 知,思想著是孤独的,遂著《孤独 的哲学》,自况也,愤悱有余。 中译本序 就像北京的故宫一样,伦敦的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络绎不绝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我和师宁在1998年夏天初到伦敦,自然也加入了这支游客大 军,来到那说不完道不尽的泰晤士河边、那见证了影响世界的 无数巨变的国会大厦旁,来到这座在此耸立了一千四百年的举 世闻名的大教堂门前。 主人指点着正门上方十座崭新的浮雕告诉我们,那是最近 由一大批宗教界和政界要人参加揭幕典礼的十位殉道者的塑 像。这些殉道者虽然都是基督徒,却属于世界各地不同的教派 或宗派。这颇具象征性地表明,这座在宗教改革以前属于天主 教,以后属于圣公会的古老教堂,早已打破教派门户而兼收并 容,把最大的敬意和荣誉,同等地献给了这些背景差异颇大、 品格同称楷模的人间英杰。尽管如此,看到在这庄严的正门上 方,十个人之中,竟有一个非洲少年和一个中国农民®,而门 ①指南非的梅思默拉(MancheMasemola)与中国云南苗族牧师王志明。 内乃是英国国王举行加冕大典及重大的皇家和国务活动的场 所,我还是禁不住感慨万端。 另一方面,在这十个人之中,看到马丁•路德•金,以及迪 特里希•朋霍费尔,我当然一点也不惊奇。因为这两个人,早 已是深受景仰的世界伟人了。 关于马丁•路德•金,中国读者知道得不少一早在他三十 九岁时为民权事业献出生命的1968年,他的名字就己传遍中 国。但是,关于朋霍费尔,则直到1992年,即他同样在三十九 岁时为反对残害人类的纳粹政权而献出生命四十七年之后,他 的名字才因《狱中书简》中文本的出版而在中国传开。不仅 如此,这位用全部生命实践信仰的基督徒楷模,其思想还遭到 了不小的误解一不少人谈到他的思想影响了世俗神学或“上 帝之死”派神学的时候,似乎以为他是一个反叛基督教的叛逆 者,甚至是一个无神论者。 我想,朋霍费尔的名字之所以传遍世界,受到不同信仰的 人们敬仰,并非由于他的某些思考同某些风靡一时的神学学派 有关系(那只是专业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由于他的人格令 人感佩,可以到令人羞愧的程度,他的精神令人感动,可以到 令人心痛的程度。 如果说他的人格像一片深深的海,那么,那本从盖世太保 辖下虎口余生的《狱中书简》,就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如果 说他的精神像一座高高的山,那么,这本使他享誉神学界的 《做门徒的代价》,就只是一幅小小的山景小照。而这本书中 不长的“传略”,既非出自朋霍费尔笔下,顶多只能说是对这 深海高山的一张速写罢。然而,读了一遍之后,我写不出一个 字来,再读一遍,仍然写不出来!词不达意?欲说还休?我 想,是因为被篾慑,被这位知行合一的平凡圣人所溪慑,被这 位人格情操上的旷世奇人所震慑,被这个你可以畅游其中又敬 畏其深的深海所震慑,被这座你可以漫步其上又仰慕其高的髙 山所震慑。 在这样一个真正的人面前,在这样一个临终仍如赤子的人 的生与死面前,我痛苦地发现自己的秃笔是何等无用。我只能 期望读者自己去咀嚼这书中的文字,自己去感受其中显现的那 个生命,那个“精神的生命"。它“并不逃避死亡,并不躲开 毁灭,相反却承受死亡,并在死亡中得到保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狂风恶浪之前,这个德国青年在远离 战场的美国与形势险恶的祖国之间,选择了后者。在被纳粹极 权主义控制的人民大众之中,这个年轻人在争取祖国胜利与促 使祖国失败之间,也选择了后者。这是何等艰难的选择一因 为,他是那么热爱生命,他热爱鲜花、热爱阳光、热爱父母、 热爱情人、热爱生活中的一切,然而,他的选择意味着放弃这 —切。这是何等震撼的选择一因为,他是那么热爱祖国,他 热爱德国的乡村和城市、热爱德国的音乐和艺术、热爱德国的 文化和历史,然而,他的选择会被许多同胞看成是对德国的 背叛! 事实上,他放弃了学术事业上的辉煌前程,放弃了美国朋 友提供的温馨环境,回到了风雨如磐的祖国,投人了反对纳粹 政权的力量悬殊的斗争,并为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这样做 的理由,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仅应该照顾拥挤的路上被疯子 开车压伤的人,而且更应全力制止那个疯子开车(救助犹太人 的商人辛德勒和士兵安东•施米特等人做了前者,谋刺希特勒 的施陶芬伯格和贝克将军等人做了后者)。这表明,他选择放 弃自己的生命,是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他选择“背叛”自己 的祖国,是为了忠于自己的人民。的确,在当时的局势下,只 有促成德国战败,才能摧毁纳粹政权;只有摧毁纳粹政权,才 能挽救德国人民,才能挽救文明秩序,才能挽救人性人心。所 以,真正的爱国者所致力的,是推翻本国的残暴政权;所以, 为反抗暴政而死,是保全了人性而成为真正的人,为维护暴政 而生,却因丧失人性而成为行尸走肉。 道理虽然十分明白,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正如“传略” 所说:“所有民族中的大部分人,并非由英雄所组成。朋霍费 尔等人所做的事,不可能指望于大众。在现代社会中,未来更 多地依赖的,乃是为上帝所鼓舞的极少数人沉静的英雄主义。 这极少数人会为圣灵感动而深感快乐,会为人类的尊严和真正 的自由挺身而出……即使那意味着牺牲或死亡……因为他们不 是注目于那些可见的东西,而是注目于那些不可见的东西;因 为可见者是短暂的,不可见者才是永恒的。” 朋霍费尔成为这“极少数人”之一,是由于他的基督教信 仰。他认为,这信仰就在于追随耶稣,即做基督的门徒。基督 的典范是为他人而活着,为人类而牺牲。做基督徒就是要做真 正的人。反对暴政不仅是人的权利,而且是人的义务。基督徒 必然卷人此世的生活,教会生活必须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 而基督教的此世性与爱相关联,被爱所渗透。 由于有这么一种信仰,这位温柔敦厚的神学家成了一位坚 定不移的战士。因为他要把被弄成习俗的信仰,还原为亲身的 生活,把对神对人的爱,还原为自己的责任。 所以,当他清醒而坚定地做出上述选择,为他人而受苦、 为人类而牺牲之时(A狱后为避免连累他人,甚至拒绝营救), 那不是出于自大,而是出于谦卑,不是作为伟人,而是作为凡 人,不是自以为圣洁,而是自认为有罪,不是要荣耀自己,而 是要荣耀上帝。 正因为如此,他在世人眼中才被视为伟大,才被视为圣 洁。正因为如此,这样惊人的评语才会显得合理自然:“那些 人……都感到,1945年4月9日,当朋霍费尔在党卫军手里遇害 时,在德国发生的事情,是不能以人间的标准来衡量的。他们 感到,上帝牺牲了一个最忠诚勇敢的儿子,去赎回一个残暴政 权的罪恶……从而亲自干预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生的最可怕 的斗争。” 写到这里,前面提到的误解应该得以澄清和超越。当然, 真正的证据,应该不是任何别的作者的评论,而是朋霍费尔自 己的著作。 那么,我们来看看手里这本小书吧。这部令他三十岁即蜚 声神学界的著作,可以让我们明白他后来的生死选择,明白他 后来所做的一切。 何光沪 2000年8月13日 于北京西北望斋 W..: m' :V h . / i; • D ^ \K 'IT' *^3 fv i、. iV _、. - f ' . ■ r ■ ■.i> . % -i? - - i «•. r- ■f '•- :V ...- 、.,... . :•',: l; 目录 前言 英国奇彻斯特前主教G.K.A.贝尔(001) 朋霣费尔牧师传略…英国奇彻斯特前主教G.莱布霍兹(003) (024) 序言 第一篇恩典与做门徒 第一章昂贵的恩典.... 第二章对门徒的呼召• 第三章一心顺从........ 第四章做门徒与十字架•• 第五章做门徒与单个的人 (031) (044) (065) (072) (080) 第二篇登山宝训 《马太福音 > 第五章:论基督徒生活的“超凡性1 第六章八福............................... (091) (091) 第七章有形的团体 第八章基督的公义 (102) $九章兄弟..... (113) 第十章妇女•…… 第十一章真诚•… 第十二章报复•… 第十三章爱仇敌一 (118) (107) (122) (127) 超乎寻常”的爱 (132) 《马太福音》第六章:论基督徒生活的隐秘性 (141) 第十四章隐秘的公义................ 第十五章祷告的隐秘性............... 第十六章虔诚生活的隐秘性........... 第十七章无忧无虑生活的单纯性....... 《马太福音》第七章:论门徒共同体的独立性 第十八章门徒与非信徒.............. 第十九章大分裂................. .• 第二十章结论..................... (141) (148) (155) (159) (168) (168) (175) (182) 第三篇福音的使者 第二十一章收割庄稼.... 第二十=章使徒••• $二十三章工作........ 第二十四章福音使者的苦难 第二十五章抉择....... 第二十六章果实 ....... (187) (190) (192) (199) (203) (206) 第四篇耶稣基督的教会与做门徒的生活 第二十七章预先的问题 第二十八章洗礼.... 第二十九章基督的身体 第三十章有形的团体•• 第三十一章圣徒.... 第三十二章基督的形象 (211) (215) (222) (234) (257) (282) 主题索引…• (290) 《圣经》索引 (296) '-V V.. :ri 、 前言 G.K.A.贝尔(G.K.A.Bell) (英国奇彻斯特前主教) 朋霍费尔说:“当基督呼召一个人时,祂是吩咐他来死。” 的确,有各种各样的死;但是做门徒的实质就包含在这句话里 了。这本不平常的书就是对这种代价的评论。朋霍费尔本人在 死前曾多次做过殉道者。他是反对偶像崇拜者当中最早的和最 勇敢的见证人之一。当他选择反抗的时候,他理解他所选择 的。在那个罪恶政权统治之初,我在伦敦认识了他;在密切的 接触中,我从他那里比从别的德国人那里,更多地了解到这种 冲突的

pdf文档 做门徒的代价 - 朋霍费尔(潘霍华) - 新星2012

灵命 > 灵修 > 灵修 > 图书预览
320 页 577 下载 2946 浏览 0 收藏
温馨提示:当前图书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图书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件以浏览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