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神學與教會 第廿九卷第一期 潘霍華的靈修神學 劉錦昌 台南神學院哲學、神學課程講師 前言 印象中潘霍華(D. Bonhoeffer, 1906~1945)並未寫作以靈修為主題的專 著,他的重要著作像《行動與存有》、《追隨基督》、《第一亞當與第二 亞當》、《基督中心》(或譯為《基督論》 )等大致上不易被歸類在靈修領域 內,至於《獄中書簡》以及《聖徒相適》多少與之有所關聯;本文主要環 繞著《團契生活》(Life Together)此書裡頭潘霍華所討論的課題,內中他所 流露的信仰人格,靈修實踐精神,我們就此來闡述靈修神學。從一九三三 年起潘氏看準了德國政局及歐洲情勢所可能的發展,希特勒崛起背後的精 神勢力,潘霍華等組織了〝緊急牧者同盟〞並建立小小的地下神學院,特 別在靠近德國北方海邊的Finkenwald村,在那裡一群青年神學生和他們的 師長,以靈修遵奉聖經教導為主,他們度嚴格,有規律的生活,操練基督 徒領,年輕教牧同工活出基督徒生命的見證。潘霍華在Finkenwald期間陸 續完成了《追隨基督》和《團契生活》兩本精神一脈相承的重要作品,前 者將成為基督門徒的意義和代價標示出,叫讀者及受呼召的門徒真正高舉 基督,而後者則將被呼召的人其生活的方式及生活操練的內容逐一講解, 我們不但可以從中學習基督徒靈修的生活要訣,也可以明白潘霍華之所以 成為潘霍華的原由。 潘霍華的靈修神學 131 (一)以基督為中心的靈修 在現代神學的介紹中,潘霍華常被喻為是要將基督信仰的宗教味去除 並以為人類已經成熟而似乎不再需要上帝和基督這樣的標籤。然而當我們 細讀他的作品時,我們會發現潘氏是一位全然以基督為中心,敬虔、重視 福音神學的牧者。他提醒基督徒們:「我們從亙古就在耶穌基督裏蒙選召」 1,潘霍華認為所謂基督徒的團契也是在基督裏形成的,我們應當在上帝的 話語引導下,在耶穌基督裏面來度團契生活。因此,他對團契有一段親身 經驗的體會: 團契就是透過耶穌基督,並在耶穌基督裏面那一種甜美和諧的 生活。…我們惟獨透過耶穌基督,也是在耶穌基督裏面,我們才彼 此相屬。…信徒不再在自己裏面尋找救恩、釋放、稱義,這一切惟 獨在耶穌基督裏找到。…信徒活著,不再是靠自己─靠自己的申訴 和自己的義,而是出於上帝的申訴和上帝的稱人為義了。他是完全 要靠上帝的話而活,…2 潘氏在團契的生活上看到救贖及彼此幫補的真理,且看到他人所領受 的救恩真理比自己強,他的團契生活神學是從基督論發展出來的: 信徒需要別的信徒向他講述上帝的話。…我們需要弟兄傳講上 帝救恩之道。我們就是為了耶穌基督的緣故,也需要弟兄。因為我 們自己心裏的基督弱於弟兄口裏的基督;在我們心裏覺得是不明確 的,在弟兄口裏卻是確實的。…信徒所有的團契、目的就是:彼此 傳播救恩的信息。既是這樣,上帝就讓他們共聚一堂,賜給他們團 契 的 生 活 。 換 言 之 , 他 們 的 團 契 惟 獨 透 過 耶 穌 基 督 和「 外 來 的 義」,才得以建立。…沒有基督,上帝和人既無和諧,人與人之間 1 2 D. Bonh oeffer,《 團契生活》(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99〔 重編修訂版〕),頁7。 以下簡稱〝《團契生活》(鄧)〞以別另一中文譯本。 同前引書(鄧本),頁 6-7 。 132 神學與教會 第廿九卷第一期 亦無和睦。基督為此成了中保,…如果沒有基督,我們就不認識上 帝,不能向祂呼求,也不能到祂那裏去。同樣,沒有基督,我們就 不認識弟兄,不能到弟兄那裏去。 3 潘霍華的話說得再明白不過了,而且他所指的弟兄並不是任意的人, 志同道合朋友同志,他堅持「我們只有透過耶穌基督才能成為別人的弟 兄」,所謂的弟兄是那些─為基督所救贖,罪得赦免、蒙召信主、得享永 生的人。潘氏主張「我們之成為弟兄,具決定性的,乃是由於我們是從基 督來的。基督為我們行了大事」4 。即使是宗教社團,有理想的宗教性組 織,若不是惟因基督,在潘氏眼中是不足稱為基督徒的團契的。只有在基 督內,團契才能彼此真正擁有,具將來的可能性。潘霍華用一種廿世紀的 神學家們不很喜歡的說詞來稱信徒的弟兄關係,他說:「信徒弟兄關係是 種理想,乃是屬上帝的實在。…信徒弟兄關係是靈裏的,不是屬魂(肉體) 裏的實在」。 5 潘霍華頗重視這種〝靈裏的〞和〝魂裏的〞二者的區別。 對此,他的說明可以讓我們藉由他的分辨來識認何為靈裏的: 信徒的團契惟獨以耶穌基督為基礎,所以是靈裏的,不是魂的 實在。它的其他團契的區別就是在這一點上。聖經所謂靈,是指聖 靈所創的一切事,同時,使我們心裏承認耶穌基督為救主的,也是 聖靈。至於魂,則是指出於人的自然衝動、力量和稟性。一切靈裏 實在的根基是上帝在耶穌基督裏那種清晰而明確的話語。一切魂裏 實在的根基是人心那種模糊而混濁的追求和妄想。 6 潘氏對兩者之間曾予以明顯地對比,我們來看 7 : 3 4 5 6 7 同前引書,頁 8~9 。 同前引書,頁 12 。 同前引書,頁 13 。 同前引書,頁 19 ~2 0 。 同前引書,頁 20 ~2 1 。 潘霍華的靈修神學 根 基 本 質 成 員 服 事 掌 權 關 係 態 133 度 工 作 靈 真理、 光(明) 基督呼 以agape 上帝 歸給 非直接 謙卑、 規則的 裏 明確 召的人 彼此 聖靈 的(透 實 的話 服事 的話 順服 過中保) 、弟兄 的 在 魂 妄想 黑暗 “敬虔” 以 eros 人的能 培植個 渴求直 似謙卑 享受、 裏 的人 來交往 力、經 人勢力 接接觸 地叫人 雜亂 實 驗、魔 及影響 在 力(限上 屈從 要求 帝的話) 潘霍華的屬靈經驗告訴他,基督信仰中許多本質性的要素皆非人靠己力所 能成就的,他說: 信徒的團契像信徒的成聖工夫一樣,都是上帝的恩賜,不是我 們所能要求的。同時,我們的團契也像我們的成聖工夫一樣,到底 真實情況是怎樣,也惟有上帝自己才知道。 8 潘氏也用了靈與魂的區別,叫人分辨何為〝魂裏的愛〞和〝靈裏的 愛〞之不同: 〈 愛 靈裏的愛─為了基督,藉基督而愛別人 魂裏的愛─為了自己而愛別人 至於何謂愛,則「惟獨基督在祂的話語裏才能說明」,靈裏的愛是從 上、從基督而來,基督處於我與他人之間,我無法要求同別人作直接的團 契關係,不是用我的愛來規範、強迫、支配他人。 9 潘霍華鎮重地宣告一 項要緊的原則─「對於信徒的共同生活來說,能不能及時分辨人的理想和 上帝的實在,分辨靈和魂的團契,是生命的問題」,此即不能使團契成為 一個運動、修會、聯會或敬虔社團而已。 10 8 同前引書,頁 18 ~1 9 。 9 同前引書,頁 23 ~2 5 。 10 同前引書,頁27。潘氏在此已慎重提及了〝生命〞問題,而不是靠人的力量去組織 屬魂的組織、靈性修道團體;我們知道真正的修道團體(團契)他 們 都 強 調 聖 神 的 工 作,基督的救贖工程,上帝的奇妙作為。 134 神學與教會 第廿九卷第一期 潘霍華出版《團契生活》時是在一九三九年,當時歐戰正酣,潘氏年 齡不過卅出頭,但卻寫就了《追隨基督》、《團契生活》等動人心弦的經 曲作品,他的神學不單是學術結晶,最主要的是他的生命精神,反省深度 以及信仰的真實貫注其中。和他同時代也屬英年早逝殉道的思想家,像法 國的 Simone Weil 和猶裔德籍的 Edith Stein 兩位曠世女傑,都是早熟的思 想領航者,也是靈性沈厚的基督信仰追隨者。潘霍華反對與世隔絕的修道 院生活,他認為基督從並非避世反當要活在仇敵之中,信徒的使命和工作 都在那兒;11 然而基督徒也不該由於害怕孤單寂寞而尋團契生活,這樣的 人是在覓求麻醉卻將為自己帶來致命的孤單。基督徒生命乃一種平衝: 只有活在團契中,我們方能獨處;只有獨處的人才能活在團契 中。…只有在團契生活中我們才能真正學習獨處,也只有在獨處中 我們才能真正學習團契。兩者之間沒有先後的關係,因為兩 者是同 時開始的,即因響耶穌基督的呼召而生。 12 潘霍華強調獨處和靜默在基督徒屬靈生命上的重要性,也是因為潘氏早就 識透真理並經年預備不斷操練,以至於當他被捕入獄時,他能從容就義。 潘氏了解,身為一位願意信靠並追隨基督的信徒,我們蒙召時具雙重性: ( 一方面) 要記得,上帝呼召你的時候,你是單獨站在祂的面 前。你必須單獨跟從祂的呼召,單獨背起你的十字架,單獨爭戰和 禱告;你也要單獨死去,單獨向上帝交賬。你不能躲避自己,因為 上帝親自揀選了你。如果你不願意單獨負責,你就是拒絕基督的呼 召,…然而…凡不能在團契中生活的,就當小心獨處。你蒙召是在 信眾當中,然而這個呼召卻不是單獨對你,你乃是在蒙召者的信眾 中背起十字架、爭戰和禱告。你不是單獨的。即使是在死亡和末 日,你也不過是耶穌基督那個大教會的一個肢體罷了。你若輕看弟 11 同前引書,頁 1 。 12 同前引書,頁 79 。 潘霍華的靈修神學 135 兄的團契生活,就是拒絕耶穌基督的呼召…13 在團契─獨處中有一種微妙的平衡和維持關聯著,這就是與基督的生命關 係的課題。 (二)獨處的靈修操練 與潘霍華同年(1945)去世的瑞士改革宗神學家L. Ragaz(1868~ 1945)曾 如此說:「上帝國來自上帝,我們只懷著信仰、希望,通過鬥爭、勞作、 祈禱聽從祂的安排」14 , Ragaz 言下之意在告訴我們,上帝國並非以人的 力量去達成的,是聽從上帝的安排,而我們主要的事工是懷著信仰、希 望,要祈禱並在上帝引導下去做上帝要我們做的艱難奮鬥。這一番心境、 語氣是潘氏所不感到陌生的,基督徒是一群受呼召,需常常獨處以便聽從 上帝遣差的跟隨者。潘霍華進一步要基督徒認識到「獨處的標誌是靜 默」,而靜默和言語有內在的關聯,它們的關係是: { 道 獨處的標誌是靜默 團契的標誌是言語 → 恰當的靜默來自言語 恰當的言語來自靜默 潘霍華特別指出,靜默不是變成啞吧,談話更非是瞎聊,靜默練獨處是有 益的: 一天當中也該有某些靜默的時刻,即在上帝之道的管治底下的 靜默和出於上帝之道的靜默。…喧嘩的人是聽不見上帝之道的,只 有靜默的人才能夠。…靜默和道有著本質上的關係。…靜默乃是個 人在上帝之道底下的一種肅然起敬的態度。我們在聽道之前靜默。 因為我們的思想早已放在上帝之道上,…聽道之後靜默,因為上帝 之道仍然向我們說話,要活在我們心裏。我們在清晨靜默,因為上 13 同前引書,頁 78 ~7 9 。 14 L.Rag aza. 《上帝國的信息 - 成人教理問答》( 香 港 : 道 風 書 社 , 2002), 63 。 136 神學與教會 第廿九卷第一期 帝要向我們說第一句話;我們在睡前靜默,因為一天最後的言語也 屬於上帝。我們持守靜

pdf文档 潘霍华的灵修神学 - 刘锦昌(潘霍华又译朋霍费尔)

文章 > 华人文献 > 华人文献 > 图书预览
20 页 272 下载 1072 浏览 0 收藏
温馨提示:当前图书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图书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件以浏览全部内容。